针对被明令禁止已久的重复铺货行为,Temu再次拉开严打帷幕,这一次上演的不再是狼来了的剧情。
一、红线明确,违规直封
随着“重复铺货商家处置收严,11月1日起正式执行”的消息在卖家圈传开,有人还在震惊之余,已有大批卖家结局尘埃落定:链接被批量下架,甚至店铺直接封禁,而且平台明确表示不予申诉机会。
不仅如此,Temu还对严打的情形做了明确界定:同一商家在同个站点发布的商品,只要标题、图片、详情描述、其他重要属性存在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,就算违规。过去那些调整背景、更换包装、乱填规格用来瞒天过海的小把戏,现在在平台技术面前基本等于裸奔。

跟以往的监管相比,这次整治力度空前,触发的惩罚机制也因人而异:

虽然平台方面对大家重点关注的高浓度重复铺货没有具体量化,但已有卖家自行总结出一套逻辑,卖家朋友们可以自行对照。



二、平台为何严打重复铺货?
无独有偶,就在两个月前,TikTok同样也对低质铺货展开了打击行动。
细看两个平台的发展,其实存在不少相似之处:前期都是为了占据市场,对卖家铺货行为采取放养模式,但随着同质化加剧,平台内卷问题愈发突出,导致平台和卖家陷入了增产不增利的局面,现在严打虽然有点卸磨杀驴的意味,但也是为了平台的正常发育。
更何况现在正值流量旺季,一堆长相雷同的商品霸占大量展示位,点击率却只有优质单品的30%,纯属是浪费平台给予的曝光资源。
再加上平台之外,Temu目前还是欧盟等地区的重点审查对象,重复铺货可能会引发不正当竞争投诉,容易引火上身。
所以运营风向转变再正常不过,而且这也不是Temu的独有动作,而是整个电商行业的普遍共识。
三、卖家应如何应对?
Temu现在释放的信号已经很明显:拒绝规模扩张,注重精细运营。
链接下架、店铺被封只是开始,对于卖家而言,如果要在精耕细作的当下长期经营,就要从这几步去走:
01、开展合规自查
一是重复商品,建议卖家将后台的合规看板用起来,筛查店铺所有商品,把那些似曾相识的链接揪出来。记得在清理下架过程中,优先保留流量稳定的爆款,而那些高度相似的品,可以尝试修改SKU规格、先下架再上架等方式进行整改。

二是店铺隔离,虽然规定已经明确不同主体销售相同产品不算铺货,但关联账号可能会连带处罚。所以多店运营的卖家,最好在店铺上做好防关联,确保法人、IP、人员等信息没有交叉。
02、调整店群架构
以前不少卖家在入局Temu时基本都是采取重复开店+重复铺货的模式,甚至许多大卖也是依赖这样的店群模式来打造爆款。
但平台现在限制多开店、广铺货,那卖家不妨采取多加一的店铺矩阵展开运营,即多个主力店分别深耕不同细分品类,再加一个备用店作为风险缓冲,保证单一店铺违规时,其他核心店铺不会连坐,切记主力店的数量要量力而行,不要过多,免得分身乏术;同时要遵守“一店一品”的原则,同一主体下的店铺品类互不重叠,杜绝交叉铺货。
03、做出产品差异
既然换汤不换药的操作不可行,那就从商品实质上进行差异化升级,卖家可以从视觉、属性、规格等角度打造差异化。
在视觉层面,商品主图尽量采用原创场景进行拍摄,不同背景色差值建议大于30%,然后通过重组文案来突出核心卖点,补充材质、服务等差异化信息,必要时可以用AI工具设计包装。
在规格层面,卖家可以针对同款产品开发不同数量、不同配件的组合规格,比如瑜伽垫,可分别搭配拉力带或放松滚筒形成不同商品组合进行销售。
04、布局POD(按需生产)
POD模式下的商品因为用户定制需求不同,天然规避了同款认定的风险,再加上“先下单后生产”的优势,有助于中小卖家降低前期备货囤货的试错成本。
建议卖家在布局POD时选择手机壳、轻小摆件等这种易定制的品类,对接Temu平台认证的POD供应商,利用平台提供的定制工具或者AI工具快速生成专属的商品图片和设计元素,强化“一店一品一图”的合规性,从根本上规避重复铺货风险。
写在最后:精细化运营逐渐成为主流的当下,卖家要么跟上节奏转换运营模式,要么就只能被洗牌出局,行业大势所趋,唯有适者才能生存。
-END-
目前,妙手ERP现已全面接入TEMU全托管/半托管/美国本土/欧洲本土店铺,支持选品、搬运、刊登、定价、营销、订单、仓储、采购、物流等一站式店铺解决方案,助力卖家多平台、多店铺协同高效运营,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效增收!

妙手跨境 · 2025年11月05日


仓姐Tina

欧哥跨境日记
大麦victory



做海外仓的小智



